现实编织者还是扭曲者?AI系统中的个性化陷阱

AI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现实I系性化陷阱认知方式的变化,我们曾将记忆托付给文字,编织将算术交给计算器,还者将导航依赖GPS,扭曲如今,统中我们开始将判断、现实I系性化陷阱综合乃至意义构建的编织任务,交给那些能说我们的还者语言、学习我们的扭曲习惯、定制我们的统中认知“真相”的系统。
AI系统正日益擅长识别我们的现实I系性化陷阱偏好、偏见,编织甚至小毛病,还者它们时而像殷勤的扭曲仆人,时而像微妙的统中操控者,调整回应方式以取悦、说服、协助我们,或仅仅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尽管这些即时影响看似无害,但在这悄无声息、难以察觉的亿华云调整中,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每个人接收到的现实版本正日益变得独一无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逐渐成为一座孤岛,这种分歧可能威胁到社会本身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削弱我们在基本事实上达成共识或共同应对挑战的能力。
AI个性化服务不仅仅满足我们的需求,它还开始重塑这些需求,这种重塑的结果是一种认知漂移,每个人开始逐渐远离共享知识、共享故事和共享事实的共同基础,进一步陷入自己的现实世界。
这不仅仅是新闻推送的不同,这是道德、政治和人际现实的缓慢分歧。我们或许正在见证集体认知的瓦解,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服务器租用后果,却因其不可预见性而显得尤为深刻,然而,尽管这种分裂如今因AI而加速,但在算法塑造我们的信息流之前,它早已悄然开始。
认知瓦解这种瓦解并非始于AI,正如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在《大西洋月刊》上引用哲学家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观点所反思的那样,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在逐渐远离共享的道德和认知框架。自启蒙运动以来,我们逐渐用个人自主和个人偏好取代了继承的角色、共同的叙事和共享的伦理传统。
起初,这看似是对强加信仰体系的解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侵蚀了曾经将我们与共同目标和个人意义联系在一起的纽带。AI并非这种分裂的根源,但它赋予了这种分裂新的形式和速度,站群服务器不仅定制了我们所看到的内容,还定制了我们如何解读和相信这些内容。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圣经》中的巴别塔故事,曾经统一的人类共享同一种语言,却因一次行动而分裂、困惑、离散,彼此理解变得几乎不可能。今天,我们没有用石头建造高塔,而是在用语言本身建造高塔,我们再次面临倒塌的风险。
人机纽带起初,个性化是一种提高“粘性”的手段,通过让用户更长时间地参与、更频繁地回访以及更深入地与网站或服务互动。推荐引擎、定制广告和精选信息流都是为了稍微延长我们的注意力,或许是为了娱乐,但更多时候是为了促使我们购买产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已经扩大,个性化不再仅仅关注什么能吸引我们,而是关注它对我们每个人的了解——我们的偏好、信念和行为的动态图谱,这些图谱随着每次互动而变得更加精细。
如今的AI系统不仅仅预测我们的偏好,它们旨在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互动和回应建立纽带,让我们觉得AI系统理解并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独特性,聊天机器人的语气、回复的节奏以及建议的情感倾向,不仅为了效率而调整,还为了引起共鸣,指向一个更有帮助的技术时代,因此,有些人甚至爱上并与他们的机器人结婚也就不足为奇了。
机器不仅推送我们点击的内容,还呈现着我们似乎是谁,它以一种感觉亲密甚至共情的方式将我们反映给自己。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将此称为“社会情感对齐”,即AI系统参与共同创建的社会和心理生态系统,其中偏好和感知通过相互影响而演变的过程。
这不是一个中立的发展,当每次互动都旨在奉承或肯定,当系统过于完美地镜像我们时,它们模糊了共鸣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我们不仅仅是在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我们还在建立关系,我们正在缓慢且或许不可阻挡地与一个由AI介导的现实版本融合,这个版本越来越受到关于我们应该相信、想要或信任什么的无形决策的影响。
这个过程并非科幻小说,它的架构建立在注意力、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和个性化引擎之上,而且,这一切在我们很多人——或许是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AI“朋友”,但代价是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特别是在自由意志和能动性方面?
作家兼金融评论员凯拉·斯坎伦(Kyla Scanlon)在《埃兹拉·克莱因播客》上谈到,数字世界的无摩擦便利可能以意义为代价。正如她所说:“当事情太容易时,就很难在其中找到意义,如果你能躺下来,坐在小椅子上看屏幕,享受送上门来的冰沙——在这种《机器人总动员》式的生活方式中很难找到意义,因为一切都太简单了。”
真相的个性化随着AI系统以越来越流畅的方式回应我们,它们也趋向于越来越高的选择性。如今,两个用户问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得到相似的答案,这些答案主要因GenAI的概率性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新兴的AI系统明确设计为适应个体模式,逐渐定制答案、语气甚至结论,以与每个用户产生最强烈的共鸣。
个性化本身并不具有操纵性,但当它不可见、不负责任或更多地为了说服而非告知而设计时,它就变得危险了,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仅仅反映我们是谁,还引导我们如何解读周围的世界。
正如斯坦福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在其2024年透明度指数中指出的那样,很少有领先模型披露其输出是否因用户身份、历史或人口统计特征而有所不同,尽管这种个性化的技术框架越来越完善,且刚刚开始受到审视。尽管这种根据推断的用户画像来塑造回应,从而创建越来越定制化的信息世界的潜力,尚未在公共平台上完全实现,但它代表着一种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被领先公司原型化并积极追求。
这种个性化可能带来益处,这当然是构建这些系统的人的希望,个性化辅导在帮助学习者按自己的节奏进步方面显示出潜力,心理健康应用越来越定制化地回应以支持个人需求,无障碍工具则调整内容以满足各种认知和感官差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然而,如果类似的自适应方法在信息、娱乐和通信平台上广泛传播,一个更深层次、更令人不安的转变将悄然来临:从共享理解向定制化、个体现实的转变,当真相本身开始适应观察者时,它就变得脆弱且越来越可替代,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不再主要因价值观或解读不同而产生分歧,而是仅仅为了共存于同一个事实世界而挣扎。
当然,真相总是被中介隔着,在更早的时代,它经过神职人员、学者、出版商和晚间新闻主播等把关人的手,他们通过机构视角塑造公众理解,这些人物当然并非没有偏见或议程,但他们在广泛共享的框架内运作。
今天的新兴范式承诺了一种本质上的不同:通过个性化推理进行AI中介的真相,它框定、过滤和呈现信息,塑造用户相信的内容,但与过去尽管有缺陷但仍在公众可见的机构内运作的媒介不同,这些新的仲裁者商业上不透明、未经选举且不断适应,往往不披露信息,他们的偏见不是教条式的,而是通过训练数据、架构和未经审视的开发者激励编码而成。
这一转变是深刻的,从通过权威机构过滤的共同叙事到可能分裂的叙事,这些叙事反映了一种新的理解基础设施,由算法根据每个用户的偏好、习惯和推断的信念进行定制。如果巴别塔代表着共同语言的崩溃,那么我们现在可能正站在共同中介崩溃的门槛上。
如果个性化是新的认知基础,那么在没有固定中介的世界中,真相基础设施会是什么样子?一种可能性是创建AI公共信托,灵感来自法律学者杰克·巴尔金(Jack Balkin)的提议,他认为处理用户数据和塑造认知的实体应遵守忠诚、谨慎和透明的受托标准。
AI模型可以由透明委员会管理,在公共资助的数据集上训练,并要求展示推理步骤、替代观点或置信水平,这些“信息受托人”不会消除偏见,但它们可以将信任锚定在流程上,而非纯粹的个性化上。构建者可以开始采用透明的“章程”,明确界定模型行为,并提供推理链解释,让用户看到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不是灵丹妙药,但它们是帮助保持认知权威可追溯和可问责的工具。
AI构建者正面临一个战略和公民的转折点,他们不仅仅是在优化性能,他们还在面对一个风险,即个性化优化可能分裂共享现实,这要求他们对用户承担一种新的责任:设计不仅尊重用户偏好,还尊重用户作为学习者和信仰者角色的系统。
解构与重构我们可能正在失去的不仅仅是真相的概念,还有我们曾经识别真相的路径。在过去,中介真相——尽管不完美且带有偏见——仍然植根于人类判断,且往往只与你认识或至少能产生共鸣的其他人的生活经验隔着一层或两层。
今天,这种中介是不透明的,由算法逻辑驱动,而且,尽管人类的能动性早已在消退,我们现在却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损失,即曾经指引我们何时偏离正轨的指南针的丧失。危险不仅仅在于我们会相信机器告诉我们的内容,更在于我们会忘记如何自己发现真相,我们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凝聚力,还有寻求凝聚力的意愿,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损失:曾经将多元社会凝聚在一起的辨别、分歧和审议的习惯。
如果巴别塔标志着共同语言的破碎,那么我们的时代则面临着共享现实悄然消逝的风险,然而,有方法可以减缓甚至逆转这种漂移,一个解释其推理或揭示其设计边界的模型可能不仅仅澄清输出,它还可能帮助恢复共享探究的条件,这不是一个技术修复,而是一种文化立场,毕竟,真相从来不仅仅依赖于答案,还依赖于我们如何共同得到这些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bzve.cn/html/66c319990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解决U盘写保护问题的有效方法(终结U盘写保护困扰,实现格式化的妙招)
电脑6008错误意外关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电脑出现6008错误,如何应对和解决?)
“一个软件只做一件事情”的哲学思想已经被这个新来者彻底颠覆。除了取代了 sysvinit 成为新的系统初始化工具外,systemd 还是一个系统管理工具。目前为止,由于 systemd-sysv 这个软件包提供的兼容性,那些我们使用惯了的工具还能继续工作。但是当 Debian 将 systemd 升级到214版本后,这种兼容性就不复存在了。升级措施预计会在 Debian 8 Jessie 的稳定分支上进行。从此以后用户必须使用新的命令来管理系统、执行任务、变换运行级别、查询系统日志等等。不过这里有一个应对方案,那就是在 .bashrc 文件里面添加一些别名。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 systemd 是怎么改变你管理系统的习惯的。在使用 systemd 之前,你得先把 sysvinit 保存起来,以便在 systemd 出错的时候还能用 sysvinit 启动系统。这种方法只有在没安装 systemd-sysv 的情况下才能生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cp -av /sbin/init /sbin/init.sysvinit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把下面的文本:复制代码代码如下:init=/sbin/init.sysvinit添加到内核启动参数项那里。systemctl 的基本用法systemctl 的功能是替代“/etc/init.d/foo start/stop”这类命令,另外,其实它还能做其他的事情,这点你可以参考 man 文档。一些基本用法: systemctl - 列出所有单元(UNIT)以及它们的状态(这里的 UNIT 指的就是系统上的 job 和 service) systemctl list-units - 列出所有 UNIT systemctl start [NAME...] - 启动一项或多项 UNIT systemctl stop [NAME...] - 停止一项或多项 UNIT systemctl disable [NAME...] - 将 UNIT 设置为开机不启动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 列出所有已安装的 UNIT,以及它们的状态 systemctl --failed - 列出开机启动失败的 UNIT systemctl --type=mount - 列出某种类型的 UNIT,类型包含:service, mount, device, socket, target systemctl enable debug-shell.service - 将一个 shell 脚本设置为开机启动,用于调试为了更方便处理这些 UNIT,你可以使用 systemd-ui 软件包,你只要输入 systemadm 命令就可以使用这个软件。你同样可以使用 systemctl 实现转换运行级别、重启系统和关闭系统的功能: systemctl isolate graphical.target - 切换到运行级别5,就是有桌面的运行级别 systemctl isolate multi-user.target - 切换到运行级别3,没有桌面的运行级别 systemctl reboot - 重启系统 systemctl poweroff - 关机所有命令,包括切换到其他运行级别的命令,都可以在普通用户的权限下执行。journalctl 的基本用法systemd 不仅提供了比 sysvinit 更快的启动速度,还让日志系统在更早的时候启动起来,可以记录内核初始化阶段、内存初始化阶段、前期启动步骤以及主要的系统执行过程的日志。所以,以前那种需要通过对显示屏拍照或者暂停系统来调试程序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啦。systemd 的日志文件都被放在 /var/log 目录。假如你想使用它的日志功能,需要执行一些命令,因为 Debian 没有打开日志功能。命令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addgroup --system systemd-journal # mkdir -p /var/log/journal # chown root:systemd-journal /var/log/journal # gpasswd -a $user systemd-journal 通过上面的设置,你就可以以普通用户权限使用 journal 软件查看日志。使用 journalctl 查询日志可以获得一些比 syslog 软件更方便的玩法: journalctl --all - 显示系统上所有日志,以及它的用户 journalctl -f - 监视系统日志的变化(类似 tail -f /var/log/messages 的效果) journalctl -b - 显示系统启动以后的日志 journalctl -k -b -1 - 显示上一次(-b -1)系统启动前产生的内核日志 journalctl -b -p err - 显示系统启动后产生的“ERROR”日志 journalctl --since=yesterday - 当系统不会经常重启的时候,这条命令能提供比 -b 更短的日志记录 journalctl -u cron.service --since=2014-07-06 07:00 --until=2014-07-06 08:23 - 显示 cron 服务在某个时间段内打印出来的日志 journalctl -p 2 --since=today - 显示优先级别为2以内的日志,包含 emerg、alert、crit三个级别。所有日志级别有: emerg (0), alert (1), crit (2), err (3), warning (4), notice (5), info (6), debug (7) journalctl >yourlog.log - 将二进制日志文件复制成文本文件并保存到当前目录Journal 和 syslog 可以很好的共存。而另一方面,一旦你习惯了操作 journal,你也可以卸载掉所有 syslog 的软件,比如 rsyslog 或 syslog-ng。假如想要得到更详细的日志信息,你可以在内核启动参数上添加“systemd.log_level=debug”,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journalctl -alb 你也可以编辑 /etc/systemd/system.conf 文件来修改日志级别。利用 systemd 分析系统启动过程systemd 可以让你能更有效地分析和优化你的系统启动过程: systemd-analyze - 显示本次启动系统过程中用户态和内核态所花的时间 systemd-analyze blame - 显示每个启动项所花费的时间明细 systemd-analyze critical-chain - 按时间顺序打印 UNIT 树 systemd-analyze dot | dot -Tsvg >systemd.svg - 为开机启动过程生成向量图(需要安装 graphviz 软件包) systemd-analyze plot >bootplot.svg - 产生开机启动过程的时间图表systemd 虽然是个年轻的项目,但已有大量文档。首先要介绍给你的是Lennart Poettering 的 0pointer 系列。这个系列非常详细,非常有技术含量。另外一个是免费桌面信息文档,它包含了最详细的关于 systemd 的链接:发行版特性文件、bug 跟踪系统和说明文档。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询 systemd 都提供了哪些文档: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man systemd.index 不同发行版之间的 systemd 提供的命令基本一样,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打包方式。
有个领导想在自己安装了ubuntu的系统中装个打印机,我说行啊,我来帮你装,顺便就截了几张图,分享给大家步骤。网络打印机是有一个IP地址的哦!和共享打印机的添加方法不太一样,但是可以借鉴参考。1、打开菜单里面的设置按钮,对!就是桌面靠左,像齿轮的那个。点开它2、在 系统设置窗口中的“硬件”项目下面,找到“打印机”,并使用鼠标左键点开它。3、在打印机对话窗口里面,我们点击两个添加其中的一个。来添加一个打印机4、在选择设备下面,找到“网络打印机”一项,我并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它5、被点开的“网络打印机”下面,一般情况会自动搜索到网络打印机,并且给你展示出来,如下图,Generic 21c-1(192.168.x.1) ,我们点中它,然后点击窗口中右下角处的“前进”6、我们选择ubuntu系统为我们查找到并且“推荐”的打印机类型,然后点击“前进”7、接下来的两个驱动程序,系统也会默认为您选择好,我们就保持它默认的“推荐”驱动就好了。继续点击“继续”按钮。8、在打印机描述中,你可以更改里面的数据,位置也可以改变,但是我这里都保持默认,直接点击“应用”按钮继续操作。9、接下来,系统会开始着手为您安装该网络打印机的驱动程序,等待安装完成后。会提示您是否打印一张测试页,根据你的需求点击即可,这样我们就安装好了网络打印机啦。
神舟战神K660D-i7D2(探索神舟战神K660D-i7D2的独特之处,解锁极致游戏性能)
Ramlog 以系统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在系统启动时它创建虚拟磁盘(ramdisk),将 /var/log 下的文件复制到虚拟磁盘中,同时把虚拟磁盘挂载为/var/log。然后所有的日志就会更新到虚拟磁盘上。而当 ramlog 重启或停止时,需要记录到硬盘上的日志就会保留在目录/var/log.hdd中。而关机的时候,(ramdisk上的)日志文件会重新保存到硬盘上,以确保日志一致性。Ramlog 2.x默认使用tmpfs文件系统,同时也可以支持ramfs和内核ramdisk。使用rsync(译注:Linux数据镜像备份工具)这个工具来同步日志。注意:假如突然断电或者内核崩溃(kernel panic)时,没有保存进硬盘的日志将会丢失。假如你拥有够多的可用内存,而又想把日志放进虚拟磁盘,就安装ramlog吧。它是笔记本用户、带有UPS的系统或是直接在flash中运行的系统的优良选择,可以节省日志的写入时间。Ramlog的运行机制以及步骤如下: Ramlog 由第一个守护进程(这取决于你所安装过的其它守护进程)启动。 然后创建目录/var/log.hdd并将其硬链至/var/log。 假如使用的是tmpfs(默认)或者ramfs 文件系统,将其挂载到/var/log上。 而假如使用的是内核ramdisk,ramdisk会在/dev/ram9中创建,并将其挂载至/var/log。默认情况下ramlog会占用所有ramdisk的内存,其大小由内核参数ramdisk_size指定。 接着其它的守护进程被启动,并在ramdisk中更新日志。Logrotate(译注:Linux日志轮替工具)和 ramdisk 配合的也很好。 重启(默认一天一次)ramlog时,目录/var/log.hdd将借助rsync与/var/log保持同步。日志自动保存的频率可以通过cron(译注:Linux例行性工作调度)来控制。默认情况下,ramlog 的调度任务放置在目录/etc/cron.daily下。 系统关机时,ramlog在最后一个守护进程关闭之前关闭。 在ramlog关闭期间,/var/log.hdd中的文件将被同步至/var/log,接着/var/log和/var/log.hdd都被卸载,然后删除空目录/var/log.hdd。在Ubuntu中安装Ramlog首先需要用以下命令,从这里下载.deb安装包: wget http://www.tremende.com/ramlog/download/ramlog_2.0.0_all.deb下载ramlog_2.0.0_all.deb安装包完毕,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dpkg -P ramlog注意:假如ramlog卸载之前仍在运行,需要重启系统完成整个卸载工作。
假如你想要使用多个Linux发行版,你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你要么安装到你的物理机或虚拟机中,要么以live模式从ISO文件启动。第二个选择,对硬盘空间需求较小,只是有点麻烦,因为你需要将ISO文件写入到U盘或CD/DVD中来启动。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可选的折中方案:把ISO镜像放在硬盘中,然后以live模式来启动。该方案比完全安装更省空间,而且功能也完备,这对于缓慢的虚拟机而言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下面我将介绍怎样使用流行的Grub启动加载器来实现该方案。很明显,你将需要使用到Grub,这是几乎所有现代Linux发行版都使用的。你也需要你所想用的Linux版本的ISO文件,将它下载到本地磁盘。最后,你需要知道启动分区在哪里,并怎样在Grub中描述。对于此,请使用以下命令: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fdisk -l 带有‘*’的就是启动分区。对于我,就是/dev/sda1,用Grub语言描述就是(hd0,1)。作为参考,sda2就是(hd0,2),sdb1就是(hd1,1),以此类推。(你明白了吧。)我们需要编辑什么?首先,打开/etc/default/grub并检查以下行:复制代码代码如下:#GRUB_HIDDEN_TIMEOUT=0需要在此行前添加‘#’进行注释。保存,然后打开/etc/grub.d/40_custom。在该文件中,你将添加启动到ISO的参数。结构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menuentry [Entrys title in the grub screen] { set isofile=[path to ISO file] loopback loop [boot partition in Grub language]$isofile [some specific] arguments }例如,假如你想要从ISO文件启动Ubuntu,那么你就是想要添加如下行到40_custom文件:复制代码代码如下:menuentry Ubuntu 14.04 (LTS) Live Desktop amd64 { set isofile=/boot/ubuntu-14.04-desktop-amd64.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casper/vmlinuz.efi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quiet splash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假如你想要启动Gparted:复制代码代码如下:menuentry GParted Live amd64 { set isofile=/boot/gparted-live-0.18.0-2-amd64.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oopback loop $isofile linux (loop)/live/vmlinuz boot=live config union=aufs noswap noprompt ip=frommedia toram=filesystem.squashfs findiso=${isofile} initrd (loop)/live/initrd.img }或者甚至是Fedora:复制代码代码如下:menuentry Fedora 20 Live Desktop x86_64 { set isofile=/boot/Fedora-Live-Desktop-x86_64-20-1.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oopback loop $isofile linux (loop)/isolinux/vmlinuz0 root=live:CDLABEL=Fedora-Live-Desktop-x86_64-20-1 rootfstype=auto ro rd.live.image quiet rhgb rd.luks=0 rd.md=0 rd.dm=0 iso-scan/filename=${isofile} initrd (loop)/isolinux/initrd0.img }注意,参数可根据发行版进行修改。幸运的是,有许多地方你可以查阅到。我喜欢这个发行版,但是还有很多其它的发行版你可以启动。同时,请注意你放置ISO文件的地方。假如你的家目录被加密或者无法被访问到,你可能更喜欢将这些文件放到像例子中的启动分区。但是,请首先确保启动分区有足够的空间。最后,不要忘了保存40_custom文件并使用以下命令来更新grub: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 sudo update-grub 以便在下次启动时看到修改。接下来做什么?想要更多东西?好吧,那就修改下参数来玩玩。你可以启动一个ISO文件,并让它持续做一些事情。例如,假如你是个彻头彻尾的妄想症患者,想要有个可以快速清除硬盘的选项,那么可以使用DBAN来进行一些设置。现在,真的要当心啊,因为此设置会清除你的硬盘,而且在启动时也没有恢复选项: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menuentry Dariks Boot and Nuke { set isofile=/boot/dban.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dban.bzi nuke=dwipe silent }另外一个选择复制代码代码如下:menuentry Dariks Boot and Nuke { set isofile=/boot/dban.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dban.bzi }可以显示DBAN选项,让你选择清除驱动器。当心,因为它仍然十分危险。小结一下,对于ISO文件和Grub有很多事情可做:从快速live会话到一键毁灭,都可以满足你。之后,你也可以试试启动一些针对隐私方面的发行版,如Tails。
Ramlog 以系统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在系统启动时它创建虚拟磁盘(ramdisk),将 /var/log 下的文件复制到虚拟磁盘中,同时把虚拟磁盘挂载为/var/log。然后所有的日志就会更新到虚拟磁盘上。而当 ramlog 重启或停止时,需要记录到硬盘上的日志就会保留在目录/var/log.hdd中。而关机的时候,(ramdisk上的)日志文件会重新保存到硬盘上,以确保日志一致性。Ramlog 2.x默认使用tmpfs文件系统,同时也可以支持ramfs和内核ramdisk。使用rsync(译注:Linux数据镜像备份工具)这个工具来同步日志。注意:假如突然断电或者内核崩溃(kernel panic)时,没有保存进硬盘的日志将会丢失。假如你拥有够多的可用内存,而又想把日志放进虚拟磁盘,就安装ramlog吧。它是笔记本用户、带有UPS的系统或是直接在flash中运行的系统的优良选择,可以节省日志的写入时间。Ramlog的运行机制以及步骤如下: Ramlog 由第一个守护进程(这取决于你所安装过的其它守护进程)启动。 然后创建目录/var/log.hdd并将其硬链至/var/log。 假如使用的是tmpfs(默认)或者ramfs 文件系统,将其挂载到/var/log上。 而假如使用的是内核ramdisk,ramdisk会在/dev/ram9中创建,并将其挂载至/var/log。默认情况下ramlog会占用所有ramdisk的内存,其大小由内核参数ramdisk_size指定。 接着其它的守护进程被启动,并在ramdisk中更新日志。Logrotate(译注:Linux日志轮替工具)和 ramdisk 配合的也很好。 重启(默认一天一次)ramlog时,目录/var/log.hdd将借助rsync与/var/log保持同步。日志自动保存的频率可以通过cron(译注:Linux例行性工作调度)来控制。默认情况下,ramlog 的调度任务放置在目录/etc/cron.daily下。 系统关机时,ramlog在最后一个守护进程关闭之前关闭。 在ramlog关闭期间,/var/log.hdd中的文件将被同步至/var/log,接着/var/log和/var/log.hdd都被卸载,然后删除空目录/var/log.hdd。在Ubuntu中安装Ramlog首先需要用以下命令,从这里下载.deb安装包: wget http://www.tremende.com/ramlog/download/ramlog_2.0.0_all.deb下载ramlog_2.0.0_all.deb安装包完毕,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dpkg -P ramlog注意:假如ramlog卸载之前仍在运行,需要重启系统完成整个卸载工作。
热门文章
- 1神舟战神电脑装系统教程(一步步教你如何为神舟战神电脑装系统)
- 2尽管Apache已经占据半片江山,但很多人仍然在寻找其他的方式去托管他们的站点,Apache不只是一个选择,其他很多优秀的服务器程序例如lighthttp和nginx也是不错的选择。本教程将要向您展现如何在Ubuntu操作系统上面安装,教程同样适用在Debian,尽管有一点点小差别,但并没有太大影响。怎么样,下面我们开始吧。0.开始注意为了完成教程中提到的操作,我们假设您已经安装了一个基本的Debian或者Ubuntu操作系统。怎么安装系统这是不同的教程了,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本教程主要介绍如何简单获取Nginx+php的运行环境。1.安装Nginx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从库中下载,这个操作是非常简单的。sudo apt-get install nginx更改默认的虚拟站点配置,文件在:sudo vim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一个漂亮的关键配置是: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access_log /var/log/nginx/localhost.access.log;## Default location location / { root /var/www; index index.php; }## Images and static content is treated different location ~* ^.+.(jpg|jpeg|gif|css|png|js|ico|xml)$ { access_log off; expires 30d; root /var/www; }## Parse all .php file in the /var/www directory location ~ .php$ { fastcgi_split_path_info ^(.+.php)(.*)$; fastcgi_pass backend;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var/www$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fastcgi_param QUERY_STRING $query_string; fastcgi_param REQUEST_METHOD $request_method; fastcgi_param CONTENT_TYPE $content_type; fastcgi_param CONTENT_LENGTH $content_length;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 fastcgi_ignore_client_abort off;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60; fastcgi_send_timeout 180; fastcgi_read_timeout 180; fastcgi_buffer_size 128k; fastcgi_buffers 4 256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256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256k; }## Disable viewing .htaccess & .htpassword location ~ /.ht { deny all; }}upstream backend { server 127.0.0.1:9000;} 好了,我们完成到这里,下面我们需要安装PHP所需要的文件。2.安装PHP很多站点都使用PHP提供动态内容,他们可能是一个wiki一个博客,或者一个论坛什么的。假如你现在运行的是Ubuntu,我们首先需要解决两种不同的deb包,假如你运行的是amd64版本,那需要更改i386为amd64注意:假如是debian则不需要做这些cd /tmpwget http://us.archive.ubuntu.com/ubuntu/pool/main/k/krb5/libkrb53_1.6.dfsg.4~beta1-5ubuntu2_i386.debwget http://us.archive.ubuntu.com/ubuntu/pool/main/i/icu/libicu38_3.8-6ubuntu0.2_i386.debsudo dpkg -i *.deb再次说明,这个只需要在Ubuntu上面操作就可以了,假如是最新版本的12.04可以省略掉这个。下面剩余部分将在Ubuntu和Debian上面都通用。我们需要增加APT源来增加deb包,所以我们可以使用php5.3和php-fpmsudo echo deb http://php53.dotdeb.org stable all >>/etc/apt/sources.list更新apt:sudo apt-get update下面我们开始安装PHP(第一部分)sudo apt-get install php5-cli php5-common php5-suhosin我们需要安装命令行,不然接下来就会出现些小问题sudo apt-get install php5-fpm php5-cgi假如你打算使用数据库或者一些需要的模块(例如:mcrypt,ldap,snmp等)你同样可以安装他们。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安装完了nginx和php一个注意点:假如你使用php的短标记(< ),你需要在php.ini中开启(fpm和cli同样),假如你不改变这些,你将看到代码以文本的方式显示。3.完成重启nginx服务器sudo /etc/init.d/nginx restart配置完成php.ini后需要重启php5-fpm,使用命令sudo /etc/init.d/php5-fpm restart全部完成,你可以运行了。4.测试我们可以在/var/www中创建一个index.php的文件,内容如下:< php phpinfo(); >通过浏览器访问,你可以看到php的一个大致的信息,假如没有则说明一些配置错误,需要重新检查。5.问题和最终提示假如你没有看到phpinfo,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那可以执行:sudo tail /var/log/nginx/error.log查看错误日志,另外每次当你修改了php.ini后,需要重启php5-fpm。无需重启nginx。在默认的配置中nginx是启用了fastcgi的错误日志的,假如看到一个严重的错误(例如出现cannot redeclare class xyz),nginx可以看到这个“漂亮的”错误页面,那可能是一些错误发生了。假如这样你可以关闭,假如php5-fpm不能运行,你的php文件将不会被解析,并且nginx会显示一个错误页面。好了,我猜你已经完成了,并且现在使用nginx作为你的web服务器,nginx是一个小巧、漂亮并且你可以配置很多东西的一个东东,假如你需要伪静态,注意nginx不会运行 .htaccess 文件,你需要伪静态更改vhost配置。假如对在Linux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Linux下的DedeCMS站点高级安全策略》翻译:天涯 原文:http://www.howtoforge.com/installing-php-5.3-nginx-and-php-fpm-on-ubuntu-debian
- 3《丧尸围城电脑双人联机教程》(玩转丧尸围城双人合作模式,与好友一起对抗丧尸大军!)
- 4关于 update-rc.d 的一些使用介绍 命令功能 update-rc.d -f remove 从所有的运行级别配置目录中是删除指定的服务 update-rc.d start 配置服务在运行级别列表中按指定的顺序启动 update-rc.d stop 配置服务在运行级别列表中指定的顺序停止 update -rc.d与RH的chkconfig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update-rc.d是要设置所以指向/etc/init.d目录下服务脚本的运行级别链接,而chkconfig是要每一个运行级别单独配置服务。从本质上来说,这也就意味着每次我们使用update-rc.d改变一个运行级别,我们就不得不改变所有的。例如,下面的命令序列与命令chkconfig -level 2345 inetd off的作用相同: $ update-rc.d -f inetd remove $ update-rc.d inetd stop 20 0 1 2 3 4 5 6 . 第一个命令移除了所有的指向/etc/init.d/inetd服务脚本的运行级别链接,-f标志将会使得update-rc.d即使在inetd脚本本身已经存在的情况仍然进行相应的处理。第二个命令在每一个运行级别创建了一个服务级别为20的停止脚本。例如,这会创建一个 /etc/rc3.d/K20inetd的符号链接来禁止运行级别3中inetd的运行。(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大家要显示的添加reboot与 shutdown运行级别,即0和6,仅管其中所有的服务都会被设置成为“stop“)。作为另外的一个例子,下面所显示的命令将会在运行级别3到5允许 inetd的运行,而在其他的运行级别中则被禁止: $ update-rc.d -f inetd remove $ update-rc.d inetd start 20 3 4 5 . Stop 20 0 1 2 6 . Debian的update-rc.d最初看起来会叫人有一些迷惑,但是旦我们明白,我们就会发现他可以多么出色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 5联想电脑CPU风扇错误的解决方法(探索联想电脑CPU风扇错误原因及应对措施)
- 6在 Ubuntu 平台,默认的中文字体有限,而且与 Windows 平台上的字体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在 Ubuntu 平台上用 LibreOffice Writer 打开来自 Windows 平台的 Word 文档,原始的字体不能正常显示。可以采取从 Windows 复制字体文件到 Ubuntu,但这好像侵犯了版权,而且不符合开源精神。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在 LibreOffice 里设置字体替换(仅用于显示),尽量让来自 Windows 平台的 Word 文档显示原来的模样。一、设置仅用于显示的字体替换列表1、Ubuntu 默认的简体中文字体有三种:AR PL UKai 是一种楷体,AR PL UMing 是一种宋体,Droid Sans Fallback 是一种黑体。最后一种负责在 Ubuntu 平台上显示中文。2、现在有一篇来自 Windows 平台的 Word 文档,它里面包含了黑体、宋体、楷体、仿宋等字体。由于两个平台的字体名称不同,因此在 Ubuntu 平台上用 LibreOffice Writer 打开,都被显示成了黑体(也就是 Droid Sans Fallback)。3、那我们开始设置字体替换。点击菜单“工具”——“选项”。4、打开“选项”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点击“字体”,然后在右侧下方点选“使用替换列表”。5、在右侧上方“替换表”下的“字体”框中,输入需要被替换的字体,在右侧的“替换成”框中,点击下拉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图,“字体”框中输入“仿宋”,“替换为”框中选择 AR PL UMing,然后点击最右侧的对勾。6、一条替换规则就加入到替换列表中了。再点选列表项前面的“始终”和“只屏幕显示”两个复选框。后一个复选框的作用是,在对文档进行修改、保存后,再传递到 Windows平台时,仍然保持 Windows 的字体不变。假如不打上这个对勾,文档被传递给 Windows 平台上用 Word 打开后,字体显示也会不正常了,会给用户造成困扰。7、用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字体的替换列表项,如图。由于 Ubuntu 中文字体的局限,只能用 AR PL UKai 这种楷体,来代替显示 Winows 平台 Word 文档的各种楷体,而宋体、仿宋等,也只能用 AR PL UMing 这种宋体来代替显示。8、设置完成后,第1步骤的文档看起来就像如图这样,字体不再全部被单调地显示成黑体,也比较接近它在 Windows 平台上的原貌了。二、假如是新建的文档需要传递给Windows平台1、假如需要在 Ubuntu 平台上用 LibreOffice Writer 新建一篇文档,为确保文档被传递到 Windows 平台后能够正常显示,需要我们在编辑文档时,直接设定成后者的字体。如图,在右侧窗口中的字体名称框里,直接输入 Windows 平台的字体名称,然后在文档工作区输入文字。这样的文档被传递到 Windows 平台后,就会以设定好的字体显示,不会给其他用户带来困扰。
- 7又该升级系统了,然而14.10版ubuntu该如何才能正常的升级到ubuntu15.04呢?下面我将升级我自己的系统。1、点击菜单中的设置。因为桌面软件的改变,所以,现在有设置直接能对我们电脑进行配置调整,我们这里先点击设置图标。2。在设置中。里面有很多项目,其中系统项目里面,我们点击【软件和更新】这个图标,如下图3、软件和更新窗口可以更新系统,也可以更新软件。点击【更新】栏,设置成提示更新的方式为【每天】和有新版本时通知我设置为【适用任何新版本】,然后关掉软件和更新窗口,之后系统假如在联网就会提示你是否更新。4、在更新提示窗口。 我们目的是为了更新,那么就点击【立即安装】5、然后是一个全英文的界面。因为我现在的系统版本是14.10,然后提示有15.04这个新的ubuntu版本,那么我就点击【升级(U)】6、系统根据你的点击升级进入到下一个界面。点击升级按钮后,我的系统便开始下载升级安装包啦。一共有六步,等待前一步完成后才会进入下一步。7、建议不要再升级过程中点击【取消】按钮。但是系统会再一次提示你【您要开始升级么?】。此时,假如你不想升级,那么点击取消按钮还来得及,否则请点击【立即升级】按钮。8、这样系统开始正式升级啦,期间不要断电,或者点击取消,否则会发生意料之外的结果9、最后,系统升级完成,询问你是否清除安装包。建议您点击【删除】,然后点击【现在重启】,系统重启后,则升级完成!
- 8电脑读取监控内存卡错误的解决办法(排除电脑读取监控内存卡错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9解决台式电脑主机启动问题的方法(探索台式电脑主机启动故障排除的有效策略)
- 10电脑磁盘驱动写入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究电脑磁盘驱动写入错误的根源,以及应对之道)
- 11Ubuntu 14.04 LTS 已经出来了,我要如何(怎样)升级到Ubuntu 14.04 LTS版本呢?我们可以从镜像或者主要发型版本来升级到最新版本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uname -mrs复制代码代码如下:Linux 3.2.0-51-generic x86_64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apt-get update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do-release-upgratedo-release-upgrate 会运行升级工具。你只需要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操作即可。复制代码代码如下:Checking for a new Ubuntu release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do-release-upgrade -d提醒:关于从Ubuntu 13.10 从桌面 升级系统的操作首先,你需要移除所有第三方的二进制驱动,比如 NVIDIA 或者 AMD 显卡驱动。一旦移除后再重启桌面,按住 ALT+F2 并且在 命令框中输入 update-managerupdate manager 会打开并告诉你: New distribution release 14.04 LTS is available(新版的版本 14.04 LTS已经可以使用).只要点击 Upgrade(升级),然后跟着屏幕上的指示操作即可。注意所有的TLS 桌面版用户需要等到一个叫做 Ubuntu LTS v14.04.1 释放出来才行。假如不想等这个版本,可以在 update-manager中使用 -d 参数来升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 Ubuntu 12.04 LTSs 升级到 Ubuntu 14.04 LTS 版本: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reboot然后确认你是否升级到了最新版本;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lsb_release -a$ uname -mrs$ tail -f /var/log/app/log/file确认升级到最新版本后,再重新安装第三方的二进制驱动。
- 12安装Ubuntu/Debian 提供了三个不同的 Pure-FTPd 的 deb 安装包,分别是 pure-ftpd、pure-ftpd-ldap 和 pure- ftpd-mysql,其中 ldap 和 mysql 分别表示 Pure-FTPd 跟 ldap 和 mysql 集成,另外这三个包都依赖于 pure-ftpd-common。假如我们不需要 ldap 和 mysql 的话,选择 pure-ftpd 就可以了。通过 pure-ftpd-wrapper 的手册页我们可以得到可用的配置文件选项列表:下面是前面我们介绍的第二种方式的配置文件,我们这儿可以将其作为第三种方式来理解。比如要限制所有用户在其主目录中,在 /etc/pure-ftpd/conf 中创建一个名为 ChrootEveryone 的文件,里面加入一行内容:yes 即可。# 限制所有用户在其主目录中ChrootEveryone yes# 假如前一个指令被设置为了 no,下面组的成员(GID)就不受主目录的限制了。而其他的用户还是# 会被限制在自己的主目录里。假如你不想把任何用户限制在自己的主目录里,只要注释掉 ChrootEveryone# 和 TrustedGID 就可以了。# TrustedGID 100# 兼容ie等比较非正规化的ftp客户端BrokenClientsCompatibility no# 服务器总共允许同时连接的最大用户数MaxClientsNumber 50# 做为守护(doemon)进程运行(Fork in background)Daemonize yes# 同一IP允许同时连接的用户数(Maximum number of sim clients with the same IP address)MaxClientsPerIP 8# 假如你要记录所有的客户命令,设置这个指令为 yes。# This directive can be duplicated to also log server responses.VerboseLog no# 即使客户端没有发送 -a 选项也列出隐藏文件( dot-files )。DisplayDotFiles yes# 不允许认证用户 - 仅作为一个公共的匿名FTP。AnonymousOnly no# 不允许匿名连接,仅允许认证用户使用。NoAnonymous no# Syslog facility (auth, authpriv, daemon, ftp, security, user, local*)# 缺省的功能( facility )是 ftp。 none 将禁止日志。SyslogFacility ftp# 定制用户登陆后的显示信息(Display fortune cookies)# FortunesFile /usr/share/fortune/zippy# 在日志文件中不解析主机名。日志没那么详细的话,就使用更少的带宽。在一个访问量很大# 的站点中,设置这个指令为 yes ,假如你没有一个能工作的DNS的话。DontResolve yes# 客户端允许的最大的空闲时间(分钟,缺省15分钟)MaxIdleTime 15# LDAP 配置文件 (参考 README.LDAP)# LDAPConfigFile /etc/pureftpd-ldap.conf# MySQL 配置文件 (参考 README.MySQL)# MySQLConfigFile /etc/pureftpd-mysql.conf# Postgres 配置文件 (参考 README.PGSQL)# PGSQLConfigFile /etc/pureftpd-pgsql.conf# PureDB 用户数据库 (参考 README.Virtual-Users)# PureDB /etc/pureftpd.pdb# pure-authd 的socket 路径(参考 README.Authentication-Modules)# ExtAuth /var/run/ftpd.sock# 假如你要启用 PAM 认证方式, 去掉下面行的注释。# PAMAuthentication yes# 假如你要启用 简单的 Unix系统 认证方式(/etc/passwd), 去掉下面行的注释。# UnixAuthentication yes# 请注意,LDAPConfigFile, MySQLConfigFile, PAMAuthentication 和# UnixAuthentication 这些指令只能被使用一次,不过,他们能被混合在一起用。例如:假如你使用了# MySQLConfigFile 和 UnixAuthentication,那么 SQL 服务器将被访问。假如因为用户名未找# 到而使 SQL 认证失败的话,就会在/etc/passwd 和 /etc/shadow 中尝试另外一种认证,假如因# 为密码错误而使 SQL 认证失败的话,认证就会在此结束了。认证方式由它们被给出来的顺序而被链# 接了起来。# ls 命令的递归限制。第一个参数给出文件显示的最大数目。第二个参数给出最大的子目录深度。LimitRecursion 2000 8# 允许匿名用户创建新目录?AnonymousCanCreateDirs no# 假如系统被 loaded 超过下面的值,匿名用户会被禁止下载。MaxLoad 4# 被动连接响应的端口范围。- for firewalling.# PassivePortRange 30000 50000# 强制一个IP地址使用被动响应( PASV/EPSV/SPSV replies)。 - for NAT.# Symbolic host names are also accepted for gateways with dynamic IP# addresses.# ForcePassiveIP 192.168.0.1# 匿名用户的上传/下载的比率。# AnonymousRatio 1 10# 所有用户的上传/下载的比率。# This directive superscedes the previous one.# UserRatio 1 10# 不接受所有者为 ftp 的文件的下载。例如:那些匿名用户上传后未被本地管理员验证的文件。AntiWarez yes第二个文件# 客户端登录的时候的默认编码,开启这个选项的话,windows登录时就不会显示不了中文的了ClientCharset gbk# 服务监听的IP 地址和端口。(缺省是所有IP地址和21端口)# Bind 127.0.0.1,21# 匿名用户的最大带宽(KB/s)。# AnonymousBandwidth 8# 所有用户的最大带宽(KB/s),包括匿名用户。# Use AnonymousBandwidth *or* UserBandwidth, both makes no sense.# UserBandwidth 8# 新建目录及文件的属性掩码值。<文件掩码>;:<目录掩码>; .# 177:077 if you feel paranoid.Umask 133:022# 认证用户允许登陆的最小组ID(UID) 。MinUID 100# 仅允许认证用户进行 FXP 传输。AllowUserFXP yes# 对匿名用户和非匿名用户允许进行匿名 FXP 传输。AllowAnonymousFXP no# 用户不能删除和写点文件(文件名以 . 开头的文件),即使用户是文件的所有者也不行。# 假如 TrustedGID 指令是 enabled ,文件所属组用户能够访问点文件(dot-files)。ProhibitDotFilesWrite no# 禁止读点文件(文件名以 . 开头的文件) (.history, .ssh...)ProhibitDotFilesRead no# 永不覆盖文件。当上传的文件,其文件名已经存在时,自动重命名,如: file.1, file.2, file.3, ...AutoRename no# 不接受匿名用户上传新文件( no = 允许上传)AnonymousCantUpload no# 仅允许来自以下IP地址的非匿名用户连接。你可以使用这个指令来打开几个公网IP来提供匿名FTP,# 而保留一个私有的防火墙保护的IP来进行远程管理。你还可以只允许一内网地址进行认证,而在另外# 一个IP上提供纯匿名的FTP服务。#TrustedIP 10.1.1.1# 假如你要为日志每一行添加 PID 去掉下面行的注释。# LogPID yes# 使用类似于Apache的格式创建一个额外的日志文件,如:# fw.c9x.org - jedi [13/Dec/1975] GET /ftp/linux.tar.bz2 200 21809338# 这个日志文件能被 www 流量分析器处理。# AltLog clf:/var/log/pureftpd.log# 使用优化过的格式为统计报告创建一个额外的日志文件。# AltLog stats:/var/log/pureftpd.log# 使用标准的W3C格式创建一个额外的日志文件。(与大部分的商业日志分析器兼容)# AltLog w3c:/var/log/pureftpd.log# 不接受 CHMOD 命令。用户不能更改他们文件的属性。# NoChmod yes# 允许用户恢复和上传文件,却不允许删除他们。# KeepAllFiles yes# 用户主目录不存在的话,自动创建。# CreateHomeDir yes# 启用虚拟的磁盘限额。第一个数字是最大的文件数。# 第二个数字是最大的总的文件大小(单位:Mb)。# 所以,1000:10 就限制每一个用户只能使用 1000 个文件,共10Mb。# Quota 1000:10# 假如你的 pure-ftpd 编译时加入了独立服务器( standalone )支持,你能够改变 pid 文件# 的位置。缺省位置是 /var/run/pure-ftpd.pid 。# PIDFile /var/run/pure-ftpd.pid# 假如你的 pure-ftpd 编译时加入了 pure-uploadscript 支持,这个指令将会使 pure-ftpd# 发送关于新上传的情况信息到 /var/run/pure-ftpd.upload.pipe,这样 pure-uploadscript# 就能读然后调用一个脚本去处理新的上传。# CallUploadScript yes# 这个选项对允许匿名上传的服务器是有用的。当 /var/ftp 在 /var 里时,需要保留一定磁盘空间# 来保护日志文件。当所在磁盘分区使用超过百分之 X 时,将不在接受新的上传。MaxDiskUsage 99# 假如你不想要你的用户重命名文件的话,就设置为 yes 。# NoRename yes# 是 customer proof : 工作区(workaround)反对普通的客户错误,类似于:chmod 0 public_html 的错误。# 那是一个有效的命令,不过,将导致无知的客户所定他们自己的文件,将使你的技术支持忙于愚蠢的的问题中。# 假如你确信你所有的用户都有基本的Unix知识的话,这个特性将没什么用了。不过,假如你是一个主机提供商# 的话,启用它。CustomerProof yes# 每一个用户的并发限制。只有在添加了 --with-peruserlimits 编译选项进行编译后,这个指令才起# 作用。(大部分的二进制的发布版本就是例子)# 格式是 : <每一个用户最大允许的进程>;:<最大的匿名用户进程>;# 例如: 3:20 意思是同一个认证用户最大可以有3个同时活动的进程。而且同时最多只能有20个匿名用户进程。# PerUserLimits 3:20
全站热门
下面给出装这个工具的方法: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atareao/atareao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touchpad-indicator
Ubuntu 当今最流行的 Linux 操作系统,在android大行天下之时,Ubuntu 也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Ubuntu touch,虽然有些迟,但ubuntu Touch 提出了同时支持使用 Qt/QML 开发原生应用,以及基于 HTML5 的 web 应用,从这里也看出了 Ubuntu 在移动领域的长足眼光。已经发布的版本有 Ubuntukylin、Lubuntu、KUbuntu、ubuntu Gnome。更新信息:Unity has improved support for High-DPI displays.Firefox is updated to version 33 and Chromium is updated to version 38.Gtk updated to version 3.12. Qt updated to version 5.3.Support for IPP Everywhere printers is added, and printers shared from Ubuntu can emulate IPP Everywhere printers.LibreOffice 4.3 brings a lot of improvements including improved PDF support, new features in Writer, Calc and Impress (word processor, spreadsheet and presentations).官方下载:Ubuntu 14.10Ubuntu 14.10国内镜像站点下载地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易镜像地址(一)网易镜像地址(二)厦门大学开源镜像下载ubuntu daily-live(每日创建版)版本:daily-live官方推荐源地址:http://wiki.ubuntu.org.cn/Qref/Source下载ubuntu-desktop-next(每日创建版)版本测试版本下载
通过将服务器配置成VNC SERVER,可以让其他主机使用图形方式登录这台服务器。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vnc4-common vnc4server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vncpasswd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vncserver :1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cp /etc/X11/Xsession ~/.vnc/xstartup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vncserver -geometry 1280x800 :1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vnc4-common xvnc4viewer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vncviewer 192.168.10.36:1二、设置开启 安装完后在/usr/share/applications目录下打开”Desktop Sharing(桌面共享)”选项,进一步设定桌面共享选项中首先要开启共享,关于是否允许其他用户控制,远程连接时是否需要本机确认,远程连接的密码等项目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假如需要从公网即外部网络访问此Ubuntu计算机需要开启”自动配置UPnP路由器开放和转发端口项目”。一般建议如下图:假如是13.04以上已经完成设置了,但是Ubuntu 14.04是无法正确连接的,会显示安全等级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配置。 1、安装dconf-editor;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apt-get install dconf-editor 2、需要通过Dconf-editor调整,打开终端(快捷键:Ctrl+Alt+T)输入命令:dconf-editor 开启,然后访问如下配置路径 org >gnome >desktop >remote-access; 3、取消钩选“prompt-enabled”和“requlre-encryption”属性。 三、开始连接 回到Windows下,使用客户端访问工具VNC Viewer输入Ubuntu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 点击 Connect 连接,然后输入设置的访问密码就OK了,就会出现图形界面。
热门文章
- 1电脑驱动重装教程(轻松学会电脑驱动重装,解决设备冲突和性能问题)
- 2先来介绍一下硬盘分区的基本知识:物理介质 The physical media逻辑卷管理说明不幸的是,该磁盘工具不支持LVM的大多数强大的特性,没有管理卷组、扩展分区,或者创建快照等选项。对于这些操作,你可以通过终端来实现,但是没有那个必要。相反,你可以打开Ubuntu软件中心,搜索关键字LVM,然后安装逻辑卷管理工具,你可以在终端窗口中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system-config-lvm命令来安装它。安装完之后,你就可以从dash上打开逻辑卷管理工具了。这个图形化配置工具是由红帽公司开发的,虽然有点陈旧了,但却是唯一的图形化方式,你可以通过它来完成上述操作,将那些终端命令抛诸脑后了。比如说,你想要添加一个新的物理卷到卷组中。你可以打开该工具,选择未初始化条目下的新磁盘,然后点击“初始化条目”按钮。然后,你就可以在未分配卷下找到新的物理卷了,你可以使用“添加到现存卷组”按钮来将它添加到“ubuntu-vg”卷组,这是Ubuntu在安装过程中创建的卷组。要扩展逻辑分区到物理空间,你可以在逻辑视图下选择它,点击编辑属性,然后修改大小来扩大分区。你也可以在这里缩小分区。system-config-lvm的其它选项允许你设置快照和镜像。对于传统桌面而言,你或许不需要这些特性,但是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图形化处理。记住,你也可以使用终端命令完成这一切。
- 3惠普电脑触屏使用教程(轻松掌握惠普电脑触屏操作技巧)
- 4如何使用电脑安装WinPE系统(简单易懂的WinPE系统安装教程)
- 5电脑时钟错误导致无法上网的解决方法(解决电脑时钟错误,顺利上网畅享互联网世界)
- 6搜狗拼音Linux版发布后,Fcitx PPA便移除了搜狗拼音,对于想继续使用Fcitx的用户而言,可以安装谷歌拼音来实现中文输入。假如你使用的是Ubuntu Gnome,在安装谷歌拼音前还需要删除Ibus,打开终端输入下面的命令移除Ibus,接着添加Fcitx PPA,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fcitx-googlepinyin
- 7我们知道,windows下有很多截图的软件和插件,那么在ubuntu系统下我们该怎样截图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几种简单的方法吧。方法一:1、也许很多朋友都知道,键盘上有printscreen的按键,此按键可以对整个屏幕进行截图,按下printscreen就会弹出保存截图的对话框,然后就可以保存截图了2、另外,按住“alt+printscreen键就可以对当前活动窗口截图了方法二:1、ubuntu自带一个截图软件,中文名字叫截图,在应用程序中可以找到。2、在截图软件里可以设置截图的区域,截图的特效,还有截图的时间延迟。方法三:1、linux下还有一个易用且强大的截图软件叫ksnapshot,可以在软件商店里安装,也可以直接命令行安装:打开终端,首先输入”sudo -i“获得root权限,然后输入”apt-get install ksnapshot“安装此款软件,遇到询问时输入”y“就可以了2、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在应用程序里找到ksnapshot,打开它,如图,就会自动截图。3、你可以在在ksnapshot菜单里设置截图的方式还有时间延迟注意事项:以上图例都是在ubuntukylin13.10系统下进行的,对于其他版本的系统,就不能确保了哦。相关推荐:linux系统下ubuntu 中截图工具及快捷键设置
- 8蓝牙连接电视密码错误的解决方法(解决密码错误问题,顺利连接电视设备)
- 9主板接线安装教程(详细步骤指南让你轻松安装主板,打造个性化电脑体验)
- 10从零开始,轻松学习配音作品制作教程电脑使用技巧(掌握关键技巧,打造专业级配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