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几个基础功能组件及其作用
数据中心不再仅仅是数据一座建筑,而是中心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汇聚着各种关键要素。个基主机房、础功辅助区、其作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各个区域共同构成了这个数字化的数据大脑。每个区域都扮演着特定的中心角色,它们如同身体的个基不同器官,各司其职,础功共同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作运行。

主机房,数据可以说是中心数据中心的引擎。这个区域承载着电子信息设备的个基核心任务,包括服务器、础功网络设备、其作存储设备等。主机房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空间利用率,还需确保设备安全、散热效果良好。为了保障主机房的安全性,数据中心会设立限制区,对不同类别人员进行限制,亿华云计算保证主机房的正常运行。
辅助区则是主机房的得力助手。在这个区域,电子信息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同时还承担运行监控和管理的职责。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等细分区域,共同构成了辅助区的丰富功能。这个区域的存在,使得主机房能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运行更为稳定。
支持区,像是数据中心的后勤部队,为主机房和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在这个区域中,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等,它们的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免费信息发布网特别是在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数据中心会配备一套完备的系统,确保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这样的设计,使得数据中心不仅能应对常规情况,还能在突发状况下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行。
而行政管理区,则是为日常管理服务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等,这个区域既是数据中心的管理中枢,也是用户与数据中心互动的窗口。在这里,日常行政管理和对托管设备的管理得以有序进行。
在数据中心的主机房中,承载着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如服务器、源码库交换机、存储设备等。主机房的设计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首先,容错和冗余成为主机房设计的关键词汇。容错是指在系统中至少有一套设备在正常工作,而冗余则是在系统中重复配置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部件能够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延长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这样的设计保障了主机房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电磁干扰是主机房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电磁屏蔽成为主机房设计的一部分。电磁屏蔽通过使用导电材料减少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的穿透,有效避免电磁干扰引起的性能下降。
在电磁屏蔽的基础上,电磁屏蔽室更是一项重要的设计。这个专门用于衰减、隔离来自内部或外部电场、磁场能量的建筑空间体,为主机房提供了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截止波导通风窗也是电磁屏蔽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截止波导与通风口,既允许空气流通,又能够衰减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确保主机房的通风与安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愈发受到关注。在这个背景下,灾备数据中心崭露头角。灾备数据中心在灾难发生时,扮演着替代生产系统运行的关键角色。它分为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限制区根据安全需要,限制不同类别人员进入的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等。这样的设计确保在灾难发生时,关键区域能够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而普通区是用于灾难恢复和日常训练、办公的场所。这个区域既有灾难发生时的实用性,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营提供了备用空间。
专用区则是在灾难恢复期间使用及放置设备的场所。在这个区域,设备得到更为集中和专业的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有效地启用备用设备。
在数据中心的发展中,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关键。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个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子配线设备端口连接属性,实现对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连接状态的智能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
双重电源是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一项创新。一个负荷的电源由两个电路提供,这两个电路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这样的设计确保在一个电源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个电源能够及时顶替,保障设备不受影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是数据中心运维的得力助手。通过持续收集数据中心的资产、资源信息,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DCIM系统分析、整合和提炼有用数据,帮助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人员管理数据中心,并优化数据中心的性能。这使得数据中心的运维更为智能化、高效化。
电能和水利用效率是当代数据中心面临的又一挑战。**电能利用效率(PUE)**作为表征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的参数,其数值为数据中心内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总电能与所有电子信息设备消耗的总电能之比。在不断追求高性能的同时,降低PUE值成为数据中心设计的重要目标。
**水利用效率(WUE)**则表征了数据中心的用水效率。其数值为数据中心内所有用水设备消耗的总水量与所有电子信息设备消耗的总电能之比。在关注环保的今天,降低水的使用量成为了数据中心设计的一项重要考量。
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数据中心也在不断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数据中心,如同一个巨大的心脏,无声地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动力,守护着数字时代的稳定运行。通过深入了解其结构、功能和创新,我们得以看到数据中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科技不断演进的产物。在技术的引领下,数据中心不断提升容错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数字时代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为这个科技的舞台添砖加瓦,创造更为高效、智能的数据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bzve.cn/html/63d859985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SamsungSGH-i917r(探索SGH-i917r的功能和性能,体验智能科技的极致魅力)
《丧尸围城电脑双人联机教程》(玩转丧尸围城双人合作模式,与好友一起对抗丧尸大军!)
还是老规矩,由图来说话(见图1),图片有点大,打开稍慢(点击下图看大图)图1:Ubuntu 9.04 3D桌面特效那就来吧,打开终端,输入如下命令(见图2),简单吧,然后输入密码,稍后就会安装好了。图2在外观首选项的视觉效果里选择 扩展(X)提供更多美仑美奂的效果设置。需要更快的显卡(见图3)图3 见上图打开CompizConfig设置管理器(见图4)。进行相关设置,具体可以参考Linuxidc以前的相关文章。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会提供一个可以从 USB 启动的 live 环境,以便用户无需安装即可测试系统。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测这个发行版或仅仅是当成一个一次性系统,并且很容易将这些文件复制到一个 U 盘上,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经常运行同一个或不同的 ISO 镜像。GRUB 2 可以配置成直接从启动菜单运行一个 live 环境,而不需要烧录这些 ISO 到硬盘或 USB 设备。获取和检查可启动的 ISO 镜像当镜像下载完后,我们应该通过 MD5 校验检查它的完整性。这会输出一大串数字与字母合成的序列。将这个序列与下载页提供的 MD5 校验码进行比较,两者应该完全相同。配置 GRUB 2在下面的例子中,一个 Kubuntu 15.04 live 环境将被配置到 Ubuntu 14.04 机器的 Grub 启动菜单项。这应该能在大多数新的以 Ubuntu 为基础的系统上运行。假如你是其它系统并且想实现一些其它的东西,你可以从这些文件了解更多细节,但这会要求你拥有一点 GRUB 使用经验。这个例子的文件 kubuntu-15.04-desktop-amd64.iso 放在位于 /dev/sda1 的 /home/maketecheasier/TempISOs/ 上。为了使 GRUB 2 能正确找到它,我们应该编辑/etc/grub.d40-custom分析上述代码下一行是指定回环设备,且必须给出正确的分区号码。复制代码代码如下:GRUB 的命名在这里稍微有点困惑,对于硬盘来说,它从 “0” 开始计数,第一块硬盘为 #0 ,第二块为 #1 ,第三块为 #2 ,依此类推。但是对于分区来说,它从 “1” 开始计数,第一个分区为 #1 ,第二个分区为 #2 ,依此类推。也许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原因,但肯定不是明智的(明显用户体验很糟糕)..在 Linux 中第一块硬盘,第一个分区是 /dev/sda1 ,但在 GRUB2 中则是 hd0,1 。第二块硬盘,第三个分区则是 hd1,3, 依此类推.下一个重要的行是:复制代码代码如下:最后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启动 live 系统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当重启系统后,应该可以看见一个新的、并且允许我们启动刚刚配置的 ISO 镜像的 GRUB 条目:选择这个新条目就允许我们像从 DVD 或 U 盘中启动一个 live 环境一样。
联想电脑进BIOS教程(简易教程帮您轻松进入BIOS设置界面)
在 Windows 中把时间设置正确了过后,回到在 Ubuntu 后系统的时间又不一样了,在 Ubuntu中把时间设置正确后进入 Windows 后,时间又不一致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Windows 和 Ubuntu它们在默认情况下看待硬件时间(主板上的BOIS显示的时间)的方式不一样。 知道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关于时间的概念UTC即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协调世界时GMT即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尼治平时Windows 与 Linux 缺省看待系统硬件时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 Windows把系统硬件时间当作本地时间(local time),即操作系统中显示的时间跟BIOS中显示的时间是一样的。 * Linux/Unix/Mac把硬件时间当作 UTC,操作系统中显示的时间是硬件时间经过换算得来的,比如说北京时间是GMT+8,则系统中显示时间是硬件时间+8。这 样,当PC中同时有多系统共存时,就出现了问题。假如你的 Ubuntu 和 Windows 中设置的时区都为北京时间东八区,而你在 Ubuntu中把当前系统时间更改为9:00AM。则此时硬件中存储的实际C时间是1:00AM。这时你重启进入Windows后,你会发现 windows系统中显示的时间是 1:00AM,比 Ubuntu 中慢了八个小时。同理,你在 Windows中更改或用网络同步了系统时间后,再到Ubuntu中去看,系统就会快了8小时。在实行夏令时的地区,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些。在ubunut下联网后时间还未能自动调整过来, 可用一下方法修改:让 Windows 把硬件时间当作 UTC开始->运行->CMD,打开命令行程序(Vista则要以管理员方式打开命令行程序方可有权限访问注册表),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命令并回车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imeZoneInformation /v RealTimeIsUniversal /t REG_DWORD /d 1====================================================================Ubuntu中不使用UTC时间,而启用本地时间编辑/etc/default/rcS把其中的内容“UTC=yes”改成“UTC=no“,保存后重启系统就可以了
$ ls /etc/rc`runlevel | tail -c 2`.d/*gdm* Output: /etc/rc2.d/S13gdm $ sudo mv /etc/rc2.d/S13gdm /etc/rc2.d/K13gdm
由于安装了windows系统,导致Grub出现问题,很多人会选择重装Ubuntu系统,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将Grub进行修复就可以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使用Ubuntu Live CD 修复Grub引导的方法,一起来学习下吧。本文以 Ubuntu Live CD 修复 Grub 引导为例,已在 /dev/sda3 安装 Fedora。首先制作 Ubuntu 启动 USB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dd if=ubuntu-13.10-desktop-amd64.iso of=/dev/sdb #/dev/sdb 为 USB 盘符1.使用启动 USB 进入 Ubuntu 试用环境2.查看硬盘分区状况,获取 Linux 系统安装分区编号代码如下:sudo fdisk -l查看输出结果,然后根据文件类型和分区大小来判定 Linux 系统安装在哪块硬盘和安装的分区。我的电脑是在 /dev/sda3 安装了 Fedora。或者,打开 Gparted 图形化工具来查看分区信息也可以。挂载 Fedora 安装分区3.已知 Fedora 安装在了 /dev/sda3 上,所以我们可以用下面命令来挂载 Fedora 安装分区。你需要将 /dev/sda3 换成自己的 Linux 安装分区。代码如下:sudo mount /dev/sda3 /mnt4.挂载其他所需的目录(使用 --bind)代码如下:sudo mount --bind /dev /mnt/devsudo mount --bind /proc /mnt/procsudo mount --bind /sys /mnt/sys5.Chroot 到硬盘上的 Linux 系统代码如下:sudo chroot /mnt6.安装&更新 Grub代码如下:grub2-install /dev/sda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7.Grub 已经修复成功,我们还需要退出 chroot 环境、卸载已经挂载的设备与目录:代码如下:exit #退出 chroot 环境sudo umount /mnt/devsudo umount /mnt/procsudo umount /mnt/syssudo umount /mnt8.重启!上面就是使用Ubuntu LiveCD修复grub的方法介绍了,假如你在使用双系统安装windows中出现Grub引导错误,不妨使用该方法进行修复吧。
热门文章
- 1电脑链接错误代码651的解决办法(遇到错误代码651时,你需要知道的关键信息)
 - 2一些Linux用户发现当Ubuntu14.04或14.10从睡眠和待机状态恢复时,鼠标或键盘会出现卡死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方法:这个问题的是由内核升级导致的。为何导致这一情况不得而知,但是看起来好像仅需重装输入设备的驱动就能解决了。sudo apt-get install --reinstall xserver-xorg-input-all以上就是解决Ubuntu14.04或14.10从睡眠和待机状态恢复时,鼠标或键盘会出现卡死的方法了,有遇到这个问题的用户快去试试吧。
 - 3在终端连续 输入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wlan1 -j MASQUERADE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1 -j MASQUERADE比如我的配置:本机有线连接配置:Method:Munual192.168.1.210 255.255.255.0 .192.168.1.1DNS Server 202.100.64.68Search Domains 202.100.64.66本机无线连接配置:SSID:yunhaiMode :ad-hocwireless security :none 这里假如填写了密码,连接时请选择正确的无线名称。Method:Munual10.10.10.10 255.255.255.0 0.0.0.0剩下的都不填或者缺省即可连接端的无线配置ip:10.10.10.12 只要是和主机的无线是同一个网段即可netmask:255.255.255.0gateway:10.10.10.10DNS:202.100.64.68二级DNS:202.100.64.66记得假如修改了配置,就需要重新连接。关于DNS可以上网去搜索
 - 4先安装cupsys,再安装打印机管理程式,及打印机驱动程式 sudo apt-get install cupsys gnome-cups-manager cupsys-driver-gimpprint 运行打印机管理程式,添加新的打印机 gnome-cups-manager #也可直接运行gnome-cups-add 来增加新的打印机 先择新增,再选网络打印机(Network Printer),再选TCP/Socket,HP JetDirect,Raw connection项 Host处输入打印机IP:172.24.75.202,Port默认:9100,之后下一步 选择打印机厂商,这里选HP,在列表框中再选择打印机型号:LaserJet P1505 驱动选择:expert,再下一步就安装好了,可以打印测试页 另:http://localhost:631可进入WEB方式管理打印机,默认不能管理,可以设置/etc/cups/cups.conf 呵呵,想不到安装打印机就这么简单。
 - 5电脑PPT转Word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简便高效的转换工具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6下面我们打开终端,输入如下代码:linuxidc@linuxidc-laptop:~$ sudo apt-get install language-pack-kde-zh language-pack-kde-zh-base language-pack-zh language-pack-zh-base language-support-zh见图1图1:开始给KDE设置中文环境图2:安装好之后看看是不是汉化好了,收藏夹是不是变成大家熟悉的中文环境了iiii图3:应用程序也是中文的图4:关于KDE版本
 - 7windows下连接ubuntu还需要TightVNC Viewer
 - 8图解演示环境版本:本机系统: WIN7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8 (英文版)安装目标:Ubuntu Desktop 12.04 LTS (请点击这里)先下载好iso镜像文件详细过程图解:0. 初始画面,点击“Create a New Virtual Machine”(左上Ubuntu为本人已有开发环境机,请忽略)1. 点击“Custom(自定义)”2. 无需选择,直接Next(上面是选Workstation版本的兼容性的,这里默认为当前版本8.0,之前版本的不同在于Limitations(局限),如内存更少,不支持HD Audio等)3. 选择“I will install the operating system later”这里无严格要求的同学,是可以选择第二项“Installer disc image file (ios)”的,之后会VMware会自动得知你的iso是Linux(Ubuntu),只要求你输入Full name,和用户名密码等简单的用户设定,但是这是一个Easy install,如VMware原文所说“When the New Virtual Wizard detects an operating system that supports Easy Install, the wizard prompts you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guest operating system. After the virtual machine is created, the guest oper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is automated and VMware Tools is installed.” 我觉得是因为这个OS的自动安装,不完全,导致一些核心命令无法使用、无反应等一些问题。所以有更高要求的同学,不能选这项,需要完全、自定义的安装。4. 在Version下选择“Ubuntu”,注:64位Ubuntu需要选下面那个“Ubuntu 64-bit”5. 设置虚拟机名称(即每次启动VMware左上方显示的名字),之后选择你想的在WIN7里的安装路径(默认在C盘,很不方便)。6. Number of processors(处理器个数)选择为2我是i7处理器,配置较好无压力的,感觉双核比单核好一些(假如没用VMware不会这么设计,但是对于更多的,没必要),下面那个应该没必要选,有非常懂的同学,请留言赐教。7. 内存大小选择,使用自动推荐的1G内存(本机内存8G)。同学们在虚拟机里,应该不会跑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程序,内存大不等于快,而是更多的数据放在内存里而非硬盘里,对于内存消耗大的程序、系统会变快。去年做本科毕设的时候,调整过虚拟机的内存从1G为2G,结果竟然变慢了,应该是外面WIN7被占用了的问题。8. Network Type网络类型选择,本次选择默认的“NAT”注:这里有一点本人经历的非常重要需要说明,使用“NAT”的话,需要外面的WIN7使用一根线连接上网,才能在Ubuntu里上网(如同Ubuntu是你的真正OS的感觉,不需要手工配置任何IP信息),不能默认使用无线连接。这点对有些笔记本同学可能会造成麻烦。当然不是说不能通过手动配置IP相关解决,但是为了避免每次都配置的麻烦,请直接使用“bridged”桥接手动配置。9. 默认即可,直接“Next”10. 默认即可,直接“Next”第三项为直接划分硬盘给该虚拟机使用,意思应为绕过WIN7的那个文件夹管理,直接给虚拟机只用一块硬盘空间,有高级需要的同学可以选择。所以,注:默认的那个可以轻松实现copy,move,当你想拷给另外一个人,或者换机器的时候。11. 磁盘选择,默认即可,直接“Next”12. 选择“Store virtual disk as a single file”上面那个方框,是说现在就立即分20G给这个虚拟机,假如不够,还是会一点一点随着你的使用增加(跟不选一样)。假如同时没有很多个虚拟机装在WIN7上,或者硬盘空间太大又不放东西,可选。13. 虚拟机文件的存放地址,选个D盘的位置就行了。14. 点击“Finish”,完成了虚拟机的配置工作这里点击“Customize Hardware”的话,有机会对前面不满意的虚拟机硬件设置(处理器个数,内存大小等)重新设置,所以前面不满意的同学,不用点cancel重来,实际上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也是可以随时改变虚拟机的配置的,这点不用担心。15. 完成后,可以看到左上角多出了“Ubuntu 12.04”,先别急着Power on,还没装ubuntu呢。。。点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16. 在弹出的settings里,点击“CD/DVD(IDE)”,然后在右侧点击“Use ISO image file”,再选择你开始下载好的Ubuntu 12.04的iso镜像文件的路径然后点“OK”。17. 启动虚拟机,即点击step 15里的“Power on this virtual machine”,之后Ubuntu 12.04开始了安装,先选择语言,然后点击“Install Ubuntu”18. 假如选择“Download updates while installing”为安装过程直接安装最近的更新,假如选择“Install this third-party software”为安装第三方软件19. 选择“Something else”,将要对虚拟机的20G硬盘做手动分区20. 点击“New Partation Table”(新建分区表)21.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Contunie”22. 选中新出现的“free space”(空闲空间),点击“Add”23. 注意下图中的“Primary”,“Beginning”, “Ext4 ...”均为默认,不需要修改;数字为大小,以MB为单位(注:不用追求1024凑整,硬盘实际上是凑不整的。。。),这里选择10000=10G;最后的“Mount point(挂载点)”下拉列表中,选中“/”,完成该步,点“OK”注意:“/ ” 建议大小在5GB以上。(根据关于“Ubuntu手动分区”的多个相关文章一致得来)非常注意:本人上次弄了个6G,结果进去下libraries,一下就满了,那叫一个悲剧!所以,同学们千万别抱着“5G以上”来想,ubuntu应该自己就占了4、5G,不想悲剧的同学至少8G以上吧,20G确实不大,但是假如打算长期的同学,应该不会使用虚拟机了,20G跑程序,绰绰有余,等喜欢了熟悉了,再来个真的吧。24. 再次选中“free space”(同step 22图中),点击“Add”;注意下图中“Logical”,“Beginning”均为默认,大小选择1000(1G);在Use as的下拉列表中选择“swap area”,注:最后的下拉列表为灰色,意为swap area不用选择挂载点;完成该步,点“OK”注意:“swap area” 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根据关于“Ubuntu手动分区”的多个相关文章一致得来)不需要太大,1G足以。25. 再次选中“free space”(同step 22图中),点击“Add”;注意下图中“Logical”,“Beginning”, “Ext4 ...”均为默认;注:大小选择也为默认,即所有的剩余空间;最后的“Mount point”下拉列表中,选中“/home”;完成该步,点“OK”注意:“/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根据关于“Ubuntu手动分区”的多个相关文章一致得来)注:三个分区的顺序不要变,因为/home在最后便于默认选择“剩余的空间”,避免手工分配。26. 至此,所有分区工作已经完成,如下图所示。注:假如不满意可以点击“Revert(还原)”来重新分区,直到满意和准确无误为止。假如感到满意,点击“Install Now”注:上图为悲剧图,6G的/是不够的,这个图没有更新,仅供参考,不比看数字。27. 选择你所在的时区,自动调整时间,夏令时什么的手动调不方便,之后都点击“Continue”以继续28. 键盘选择US,一般国内买的电脑都是这样的,可根据情况自己选择29. Ubuntu的个人设置,根据自己需要填写用户名密码等30. 最后安装完成,点击“Restart Now”重启Ubuntu即可31. 停止在如下画面,按“回车”即可至此,全部安装过程完毕,我们可以进入到Ubuntu 12.04的桌面工作了。一定要注意:由于未使用自动安装,所以现在我们的虚拟机不含有VM Tools,导致无法全屏虚拟机等等问题,需要安装VM tools,详情请搜索即可。
 - 9自制电脑文件盒教程(简单实用的DIY文件盒制作方法)
 - 10用纸壳打造创意电脑玩具(一起动手制作独特的纸壳电脑!)
 - 11这些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公司风云变换,就连我待部门也不例外,心头总是感到很沉重的危机感。偶然瞥见书架上一年前买的《Programming Ruby》,终于决定再次把它拿出来,继续学习,也好为以后的“不测”做个准备。 前几天看到同事用Ubuntu,感觉挺有意思,于是就准备也学习一下,就确定了在Ubuntu下学习Ruby的开发,以及以后的ROR开发。当然首要的任务还是安装Ruby的运行环境。 打开Terminal,输入:ruby -v,提示命令不可用,所以需要安装Ruby的运行环境。 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ruby,提示输入密码,可是输入密码后,提示没有权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当然是就运行了一下:sudo passwd root,为root账户设置了密码。而后,再次运行安装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ruby,输入密码(当前账户的密码),竟然开始下载和安装了。 安装完成后,运行:ruby -v,提示当前安装的版本是1.8。不过我从网站看到最新版本是1.9,但是不知道是否这里也有。于是就用了:sudo apt-cache search ruby,在出现的列表中发现了ruby1.9的身影,在尝试: sudo apt-get update ruby 升级没有作用之后,也由于1.8是稳定版本,就不再更换了。 书上提到了irb是一个很好用的ruby交互环境,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查阅文档,于是就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irb sudo apt-get install ri 安装了irb环境和ri文档查阅工具。 至此,简单的Ruby开发环境配置完毕。
 - 121、安装wpa_supplicant apt-get install wpasupplicant 2、创建/etc/wpa_supplicant.conf包含以下内容: network={ ssid=你的无线网ssid psk=你的wpa口令 key_mgmt=WPA-PSK proto=WPA pairwise=TKIP } 3、编辑/etc/network/interfaces iface eth1 inet dhcp pre-up wpa_supplicant -Bw -Dwext -ieth1 -c/etc/wpa_supplicant.conf post-down killall -q wpa_supplicant 注:eth1是你的网卡,并且假设你使用dhcp协议。 4、启动你的网卡 ifup eth1 假如有必要请关闭你的有线网络(ifdown eth0),防止路由问题。
 
全站热门
关于iptables有价值的信息很多,但是大多都描述的很复杂。假如你想做些基本的配置,下面的 How To 很适合你。 # iptables -L 列出您当前iptables中在规则。假如您是刚刚建立您的服务器,那么可能此时还没有任何规则,而且您应该看到如下: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 允许建立会话 我们可以允许建立会话来接受流量: # 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 在指定端口上允许入站流量 阻断所有流量您也可以启动系统,但是您可能正在通过SSH工作,所有在您阻断其他流量前有必要允许SSH流量。 为了在22端口号(默认的SSH端口)上的允许流量入站,您可以告诉iptables允许您的网卡接受所有的目的端口为22的TCP流量。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I eth0 --dport ssh -j ACCEPT 特别的,这将向表中追加(-A)INPUT规则,允许目的端口号为SSH的所有流量进入接口(-i) eth0,以便iptables完成跳转(-j)或动作:ACCEPT 让我们核对下这些规则:(这里仅显示了少数行,您应该看到更多) # iptables -L 现在,让我们允许所有的web流量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I eth0 --dport 80 -j ACCEPT 检查我们现有的规则 # iptables -L 我们已经指定SSH和web端口为允许通过的TCP流量,但是因为我们还没阻断任何流量,所以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流量仍然可以进入。 ◆ 阻断流量 一旦一条规则对一个包进行了匹配,其他规则不再对这个包有效。因为我们的规则首先允许SSH和WEB流量,所以只要我们阻断所有流量的规则紧跟其後,我们依然能接受我们感兴趣的流量。大家要做的仅仅是把阻断所有流量的规则放在最後,所以我们需要再次用到它。 # iptables -A INPUT -j DROP 因为我们刚才没有指定一个接口或一个协议,所以除了web和ssh流量外其他任何流量都会被阻断。 ◆ 编辑 iptables 到目前为止我们设置过程中唯一的问题是回环端口(loopbakc)也被阻断了。我们本可以通过指定 -I eth0 来仅仅丢弃eth0上的数据包,但我们也可以为回环端口(loopback)添加一条规则。假如我们追加这条规则,这将太晚了----因为所有的流量已经 被丢弃。我们必须插入这条跪着到第4行。 # iptables -I INPUT 4 -I lo -j ACCEPT 最後2行看起来几乎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让iptables列的更详细些。 # iptables -L -v ◆ 日志记录 在上面的例子中,所有的流量都不会被记录。假如您愿意在syslog中记录被丢弃的包, 下面将是最快捷的方式: # iptables -I INPUT 5 -m limit --limit 5/min -j LOG --log-prefix iptables denied: --log-level 7 看 提示 段获得更多关于logging的ideas. ◆ 保存 iptables 假如您现在要重新启动机器的话,您的iptables配置将会消失。为了不用每次重新启动时敲入这些命令,您可以保存你的配置,让它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你可以通过iptables-save 和iptables-restore命令来保存配置。 保存您的防火墙股则到一个文件 # iptables-save >/etc/iptables.up.rules 接着修改 /etc/network/interfaces 脚本自动应用这些规则(末行是添加的) auto eth0 你也可以准备一组规则冰并自动应用它 auto eth0 ◆ 提示 下面的步骤复习了怎样建立你的防火墙规则,并假定它们相对固定(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们也应该是)。但是假如你要做许多研究工作,你也许想要你的 iptables在你每次重启时保存一次。你可以在 /etc/network/interfaces 里添加像下面的一行: pre-up iptables-restore < /etc/iptables.up.rules post-down iptables-save >/etc/iptables.up.rules 此行将保存规则用于下次启动时使用。 假如你超出了这个指南来编辑iptables,你可能想利用iptables-save和iptables-restore来编辑和测试你的规则。你可以通过使用你喜爱的文本编辑器(此处为gedit)来打开这些规则文件来完成编辑。 # iptables-save >/etc/iptables.test.rules 你会得到一个如下类似的文件(下面是紧接上的例子文件): # Generated by iptables-save v1.3.1 on Sun Apr 23 06:19:53 2006 注意到这些都是减去iptables命令的iptables语句。随意编辑这些命令、完成後保存它们。然後简单的测试下: # iptables-restore < /etc/iptables.test.rules 测试完毕後,假如你还没添加iptables-save命令 到 /etc/network/interfaces 里面,记得不要丢失了你的更改: # iptables-save >/etc/iptables.up.rules ◆ 更详细的日志 # Generated by iptables-save v1.3.1 on Sun Apr 23 05:32:09 2006 请注意 一个名为 LOGNDROP的链在文件顶部。而且,INPUT链底部标准的DROP被替换成了LOGNDROP,同时添加了协议描述so it makes sense looking at the log。最後我们在LOGNDROP链尾部丢弃了这些流量。下面的行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 * --limit 设置记录相同规则到syslog中的次数 ◆ 禁用防火墙 假如您要临时禁用防火墙,您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清空所偶的规则: # iptables -F ◆ 轻松配置通过 GUI 新手可以利用 Firetarter(一个gui工具)---仓库中的可用软件(新立德或apt-get 获得)来配置她或他的iptables规则,而需要命令行知识。请查看指南,尽管…… 配置很简单,但是对于高级用户来说可能远远不能满足。然而它对于大多数的家庭用户来说是足够的…… 。(我)建议您使用firestarter在策略表中将出站配置为 “限制”,而将您需要的连接类型(如用于http的80、https的443,msn chat的1683等等)加入白名单。您也可以通过它查看进出您计算机的活动连接…… 。防火墙会一直保持下去一旦通过向导配置完毕。拨号用户必须在向导中指定它在拨号时自动启动。 firestarter主页: http://www.fs-security.com/ (再次, 仓库源中可用, 不需要编译) 指南: http://www.fs-security.com/docs/tutorial.php 个人笔记:不幸运的是,它没有阻断(或询问用户)特定应用/程序的选项……。因此,我的理解是一旦启用了80端口(例如,用于访问网页),那么任何程序都可以通过80端口连接任何服务器、做任何它想做的事……
还是手贱,在修改了网络配置和更新后,开机,机子木有无线网卡了,有线网卡也非常诡异,必须要restart network才能连出去。在打开系统的网络连接面板时,出现系统的网络服务与此版本的网络管理器不兼容的错误。利用万能的Google,找到了解决办法。方法比较匪夷所思,我反正木有理解,但是就这么成了。。。方法就是4步走,看下面的引用:复制代码代码如下:First open Terminal and log in as root.# su After that go the correct folder.# cd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Now take a look at the content of this folder. If you had a VPN connection e.g. there must be a file with the name of that connection. # ls -laNow you can remove that file or you can move it to another folder (so you can set it back if this solution does not work for your problem). To move the file to your personal folder use the following command:# mv /home// #username是你的用户名 Now the only thing left is starting the Network Manager:# NetworkManager当~~~你的网络管理界面里出现了久违的无线网卡~LOLPS:可能会出现未配置的情况,请reboot一下
Ubuntu或者Debian系统中update-rc.d命令,是用来更新系统启动项的脚本。这些脚本的链接位于/etc/rcN.d/目录,对应脚本位于/etc/init.d/目录。在了解update-rc.d命令之前,你需要知道的是有关Linux系统主要启动步骤,以及Ubuntu中运行级别的知识。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按指定顺序、在指定运行级别中启动或关闭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实例:update-rc.d apachectl start 20 2 3 4 5 . stop 20 0 1 6 .解析:表示在2、3、4、5这五个运行级别中,由小到大,第20个开始运行apachectl;在 0 1 6这3个运行级别中,第20个关闭apachectl。这是合并起来的写法,注意它有2个点号,效果等于下面方法:复制代码代码如下:A启动后B才能启动,B关闭后A才关闭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启动和关闭顺序为90,级别默认复制代码代码如下:修改LINUX默认启动级别# 0 – 停机(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设置为0 )# 1 – 单用户模式# 2 – 多用户,但是没有NFS#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 4 – 没有用到# 5 – X11# 6 – 重新启动(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设置为6 )# 对各个运行级的详细解释:0 为停机,机器关闭。1 为单用户模式,就像Win9x下的安全模式类似。2 为多用户模式,但是没有NFS支持。3 为完整的多用户模式,是标准的运行级。4 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例如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用尽时,可以切换到这个模式来做一些设置。5 就是X11,进到X Window系统了。6 为重启,运行init 6机器就会重启。修改级别vi /etc/inittab把id:3:initdefault:中的3改为5就是默认进入图形界面了
Ubuntu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是linux平台下很受欢迎的系统。密码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处处都是密码,都要设置密码。那当我们的ubntu系统忘记密码了,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说下,如何解决。1、首先,你需要重新启动系统,然后开机时,直接按住shift按键。2、之后,即会进入到控制台页面下,如下图。3、稍等片刻,进入到Recovery Menu页面,通过该页面可以看到有9个选项(该系统版本为12.04版本)4、之后,选择root权限选项。据别人说,虽然是只读的,但是在选择之后其实上已经可以写入了。下面就进入到修改密码的环节。5、选择root后就会进入到控制台下。修改自己用户下的密码(默认是passwd +用户名),修改完成后,由于该页面下已经不能用鼠标操作,这个时候,点击“ctrl+alt+del”。6、最后,即该控制台会退出。之后通过新密码即可重新进入到系统中。(因为大都是在虚拟机下安装linux,提醒的是在进行上述操作的过程中,鼠标是完全禁止的,通过快捷键释放是不会成功的)注意事项:上述步骤是在ubntu下进行的,centOS系统不一定能支持。
总所周知,Docky是Unix/Linux类系统中的轻量级应用启动器。我是 Lubuntu 和 Docky 的忠实粉丝,因为它们不需要占用我的所有系统资源,这样就可以同时运行更多应用。我在笔记本上使用Docky应用启动器,系统为Lubuntu 14.04.但是,假如你使用LXDE发行版,你也许肯定遇到过使用Docky时报混合的错误。看下面的截图。假如不开启混合功能,就不能使用Docky一些特别功能,如3D背景、自动隐藏。假如你想开启这些Docky的功能,那么你需要在你的LXDE系统中开启混合功能。就像这样,首先安装 xcompmgr包:sudo apt-get install xcompmgr然后,选择菜单(Menu) ->偏好(Preferences) ->LXSession默认程序(Default applications for LXSession)。选择自动开始(Autostart)选项卡。 在(+增加)+Add框中输入“@xcompmgr -n”不带引号。最后点击增加按钮。这样就搞定了。关掉LXSession配置窗口,注销或重启系统。之后,你就可以看见混合功能已经打开。这时,你就可以使用3D背景和隐藏功能,如自动隐藏(Auto-hide),Intellihide和窗口闪烁(Window dodge)等。搞定!干杯!
热门文章
- 1联想电脑账户密码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索联想电脑账户密码错误的背后问题,教你轻松解决困扰)
 - 2你曾经考虑过 在 Ubuntu 中管理开机启动应用 吗?假如在开机时,你的 Ubuntu 系统启动得非常缓慢,那么你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每当你开机进入一个操作系统,一系列的应用将会自动启动。这些应用被称为‘开机启动应用’ 或‘开机启动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在系统中安装了足够多的应用时,你将发现有太多的‘开机启动应用’在开机时自动地启动了,它们吃掉了很多的系统资源,并将你的系统拖慢。这可能会让你感觉卡顿,我想这种情况并不是你想要的。让 Ubuntu 变得更快的方法之一是对这些开机启动应用进行控制。 Ubuntu 为你提供了一个 GUI 工具来让你找到这些开机启动应用,然后完全禁止或延迟它们的启动,这样就可以不让每个应用在开机时同时运行。在该文中,我们将看到 在 Ubuntu 中,如何控制开机启动应用,如何让一个应用在开机时启动以及如何发现隐藏的开机启动应用。这里提供的指导对所有的 Ubuntu 版本均适用,例如 Ubuntu 12.04, Ubuntu 14.04 和 Ubuntu 15.04。在 Ubuntu 中管理开机启动应用点击它来启动。下面是我的Startup Applications的样子:在 Ubuntu 中移除开机启动应用要将一个程序从开机启动程序列表中移除,选择对应的选项然后从窗口右边的面板中点击移除按钮来保留你的偏好设置。需要提醒的是,这并不会将该程序卸载掉,只是让该程序不再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启动。你可以对所有你不喜欢的程序做类似的处理。让开机启动程序延迟启动这将展示出运行这个特定的程序所需的命令。保存并关闭设置。你将在下一次启动时看到效果。增添一个程序到开机启动应用列表中这将展示出在各种类别下你安装的所有程序。在 Ubuntu 的低版本中,你将看到一个相似的菜单,通过它来选择并运行应用。在各种类别下找到你找寻的应用,然后点击 属性 按钮来查看运行该应用所需的命令。例如,我想在开机时运行 Transmission Torrent 客户端。这就会向我给出运行 Transmission 应用的命令:接着,我将用相同的信息来将 Transmission 应用添加到开机启动列表中。第 2 步: 添加一个程序到开机启动列表中就这样,你将在下一次开机时看到这个程序会自动运行。这就是在 Ubuntu 中你能做的关于开机启动应用的所有事情。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讨论在开机时可见到的应用,但仍有更多的服务,守护进程和程序并不在开机启动应用工具中可见。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在 Ubuntu 中查看这些隐藏的开机启动程序。在 Ubuntu 中查看隐藏的开机启动程序复制代码代码如下:你可以像先前我们讨论的那样管理这些开机启动应用。我希望这篇教程可以帮助你在 Ubuntu 中控制开机启动程序。任何的问题或建议总是欢迎的。修改开机启动等待时间查看并修改配置文件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复制代码代码如下:我们可以将等待时间修改为自己想要的了。如: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 3Webalizer是一款免费的应用程序,可用于分析网站服务器日志。这样一来,你就能更清楚地了解你的网站或服务器收到的流量大小。它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开源工具,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报告。这个工具的使用和安装很简单,cPanel之类的许多高级托管控制面板使用该工具,为用户提供流量方面的详细信息。功能特性这款工具的功能很强大,足以解析不同格式的访问日志。它还可以从压缩文件中获取信息,不需要先解压缩文件。你从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都可以使用该工具,以你觉得方便的方式来查看报告。它支持多种语言,开发团队正在努力添加支持另外许多语言的功能。它能够解析任何大小或复杂程度的日志文件。它同时支持IPV4和IPV6,还有原生的地理位置服务和DNS服务器软件。在Ubuntu上安装和配置WebalizerWebalizer需要Apache网站服务器软件安装在Linux系统上,因为它要读取和解析Apache错误日志,从而分析流量。假如Apache之前没有安装在你的系统上,你试图看一看webalizer是如何工作的,那么启动终端,运行下面这个命令,即可将Apache安装在你的Ubuntu上: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etc/init.d/apache2 start现在启动你的浏览器,装入http://localhost,核实http在正常运行,它应该会显示诸如此类的页面:Apache默认页面注意:默认情况下,Apache的文档根目录是/var/www/html/,所以你需要把脚本放在这个位置,那样Apache网站服务器就能提供这些脚本。由于Apache已安装在我们的Ubuntu系统上并运行起来,现在运行下面这个命令,安装webalizer。恭喜你,webalizer已安装完毕。现在我们需要配置它。配置webalizer你可能也注意到,在安装过程中,webalizer目录已经创建在/var/www/路径上,我们需要把它移到/var/www/html,那样Apache才能顺利该目录。在终端上运行下面这个命令来完成这项任务。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gedit /etc/webalizer/webalizer.conf务必要确保Apache访问日志文件路径在该文件中正确无误(下列屏幕截图中高亮显示的部分)。假如路径这一项出错,就纠正路径,并保存文件。好了,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测试Webalizer配置运行下面这个命令,核实webalizer已成功安装和配置。测试webalizer启动浏览器,装入http://localhost/webalizer/ URL。它应该会装入webalizer页面,并且附有系统当前HTTP活动的报告。可以执行webalizer –h得到所有命令行参数:复制代码代码如下:#!/bin/shrun=/usr/sbin/webalizer$run -F clf -p -n -t www.test.com-o /var/www/html/log /var/log/httpd/access_log说明:-F clf 指明我们的web日志格式为标准的一般日志文件格式(Common Logfile Format)-p 指定使用递增模式,这就是说每作一次分析后,webalizer会生产一个历史文件,这样下一次分析时就可以不分析已经处理过的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转换我们的日志文件,而不用担心访问量太大时日志文件无限增大了。-n “ “ 指定服务器主机名为空,这样输出结果会美观一些。-o “www.test.com” 指定输出结果标题./var/log/httpd/access_log:指定日志文件然后在/etc/crontab中加入:01 1 * * * root /etc/rc.d/webalizer即每天凌晨1点执行该脚本。然后运行/etc/rc.d/init.d/crond reload重载入crond服务。结束语Webalizer是在微软Windows、Linux和Mac OS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可用于分析系统上的Web活动。它是相当简单的工具,可以解析网站服务器日志,即便它受到数百万次的访问。这个工具的重要性对系统和网站管理员来说毋容置疑。
 - 4纸箱也能制作电脑键盘?不信你试试!(用纸箱打造个性化电脑键盘,让你的工作室更有创意)
 - 5如何从iCloud恢复出厂设置(一步步教你恢复设备到出厂设置)
 - 6修改方案如下: 1、命令行中输入gconf-editor,打开配置编辑器。 PS:ubuntu 12.10 直接在终端输入:gsettings set org.gnome.desktop.wm.preferences button-layout :minimize,maximize,close 在ubuntu13.04上就不完全起作用了,只修改了小部分窗口的按钮到右上角了。
 - 7解决电脑错误代码651的方法(探索错误代码651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 8第一次安装Ubuntu,发现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在安装过程中,不像其他发布版本那样,要求设置root的密码,也就无法以root登录了。经过去网上查询才发现:Ubuntu默认是关闭root帐户的,这样做有如下优点:起初Ubuntu团队希望安装尽可能的简单,不使用root,在安装期间的两个用户交互步骤可以省略。(科林·沃森)更进一步, 假如在安装中使用root,用户将被要求永远记住他们选择的密码--即使他们很少使用到它。Root密码经常被对Unix安全模型不熟悉的用户忘记。(马特·齐默曼)它防止了缺省登录时“我能做任何事情”--在较大的变化发生之前,你将被提示输入口令,这可以使你考虑你这样做的结果。 假如你作为root登录,你可以删除一些“没用的文件夹”并且不会意识到你正处于错误的目录,那时已经太晚了。它是在Unix下长时间使用“su-command-^D”练习的情况下,代替一直呆在root shell--除非你做严重的系统维护(那时你仍然可以使用 sudo su)。(吉姆·奇塔姆 和 安德鲁·索巴拉)Sudo 增加了运行命令的日志记录(在/var/log/auth.log)。假如你陷入困境,你总是可以返回并看见那些运行的命令。(安德鲁·Zbikowski)开启root帐号的方法:为了启用root 帐号(也就是设置一个口令)使用:sudo passwd root当你使用完毕后屏蔽root帐号使用:sudo passwd -l root这个将锁住root帐号。如何在终端模式下切换到root身份?sudo -s -HPassword: <在此输入密码>
 - 9微信文件大小限制解除所需时间(突破微信文件大小限制需要多久?)
 - 10电脑重启错误解析与解决方法(探究电脑重启错误的原因及有效的解决方案)